Search

【王薀老師的雲端講堂】
學生問:「老師您好,我自己看了不少與佛學有關的書,但尚未正式皈依,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王薀老師的雲端講堂】
學生問:「老師您好,我自己看了不少與佛學有關的書,但尚未正式皈依,請問在學習佛法前或是學習的過程中,有什麼樣的基本工夫是我們應該做的呢?」
 
王薀老師:「每個人和佛法的因緣都不太一樣。有些人說我好好的,為什麼要學佛?我不殺人、放火,為什麼要學佛?我不要做壞事就好,幹嘛去學學佛,然後要守一大堆的規矩,自己的生活都過得不痛快?這種人是業力很重的人。如果你自己懂得戒律,懂得不斷地去檢查,你會發現這個不對,那個不對,那表示你的心已經進入另外一個領域。
 
所以,我們跟人家一聊就知道了,他談的如果都是一些檢討自己的話,很少去批評別人的, 都是從內心反省自己的,這個人他的基礎已經有了,可以再跟他談更深入一點。如果他跟你聊天講話,都是滿腹牢騷,批評公司、父母,先生、太太、小孩,通常都是自己的立場很強,連基本的同理心都沒有,就很難再給他一點東西。
 
同理心就是慈悲心,平常就要這樣多練習慈心,慈心先有了才會產生悲心,這個是有次第的。先修慈再修悲,修慈跟悲之前要先修捨,捨必須修到無量無邊、無形無狀、修而不修的境界,慈心自然就會流露,這個大家要多練習捨。
怎麼去捨?很多人聽到捨就很害怕,好像要跟他要錢,要叫他布施。不是,捨是從你的習氣開始捨,捨的意思就是抛棄、丟棄了,不做了,從今以後不要再有了,不再後有,不受後有,不再造業,這個就是捨。捨,一直做,做到最後,不好的馬上自己知道,不必刻意提醒自己這個不對,那個不行,這樣就差不多了。」
 
節錄自王薀老師與學生的上課問答集
若對此問題有任何疑問,歡迎✅歡迎點擊「發送訊息」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心靈導師|暢銷書作家 「會成功的人是用微笑面對他的磨難,他總認為在黑暗中才會尋找到寶石。」 「正面的思想和永不放棄的鬥志,自然就會形成一股無法抵擋的療癒能量。」
View all posts